摘要
【顺丰拟发行 H 股 红利和风险并存】无论是人力成本,还是场地租金,抑或是多元化竞争,都需要真金白银来铺垫。顺丰选择赴港抢滩 H 股,也是大势所趋。去年,顺丰控股、极兔速递和阿里旗下的菜鸟网络,差不多脚前脚后都提交了港股上市申请,极兔速递在去年 10 月已成功上市。形势逼人。
无论是人力成本,还是场地租金,抑或是多元化竞争,都需要真金白银来铺垫。顺丰选择赴港抢滩 H 股,也是大势所趋。去年,顺丰控股、极兔速递和阿里旗下的菜鸟网络,差不多脚前脚后都提交了港股上市申请,极兔速递在去年 10 月已成功上市。形势逼人。
6月3日,顺丰控股公告,公司于近日收到了中国证监会出具的《关于顺丰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境外发行上市备案通知书》。通知显示,公司拟发行不超过62549.78万股境外上市普通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上市。
早在2017年2月,顺丰就在A股市场借壳鼎泰新材上市。此前很长一段时间,顺丰对其竞争对手圆通、中通、申通三家公司的上市不屑一顾。早年,顺丰创始人王卫曾经说过:“上市无非是获得企业发展所需的资金。顺丰也缺钱,但顺丰不能为了钱而上市。上市后,企业将变成一个赚钱机器,每天股价的变动都牵动着企业的神经,对企业管理层的管理极为不利。”
可是时移势易,当时顺丰急吼吼地砸下重金,借助鼎泰新材这家壳公司上市融资,也算是识时务者为俊杰。
事实上,快递公司之间的竞争,已经从价格手段蔓延到资本市场。行业毛利率的下滑和低成本的盈利方式,使得快递行业的资金链需要通过别的方式进行支撑。登陆资本市场或能找到更为可靠的资本的支持,已成为中国快递业生存的不二法则。
在“资本为王”的时代,哪家公司拥有强悍的资本作后盾,哪家公司就能开疆拓土,而上市融资是最便捷的途径。不用看银行的脸色,股市就能为上市公司提供资金来源。
那么,时隔六年半,到了2023年8月,已经有A股上市公司的地位,总市值也在已上市快递公司中坐上头把交椅,顺丰为什么还要涉足H股?
说白了,顺丰还是缺钱。在借壳上市之后,顺丰进行过两次大规模募资,2019年募资58亿元,2021年募资199.1亿元。截至2022年末,257.1亿元的募资总额,已经花得仅剩30亿元了。
然而,无论是人力成本,还是场地租金,抑或是多元化竞争,都需要真金白银来铺垫。
顺丰原本打出的“快”字牌差异化竞争,也被同行追赶。比如,菜鸟推出“菜鸟速递”品牌,将主打半日达、当日达、次日达、送货上门、夜间揽收等品质快递服务。京东物流上线了“云仓达”业务,将通过传统批发业务结合同城电商,将电商配送时效进一步缩短到半日达。“三通一达”也紧追不舍。
顺丰要想“更快”,必须花钱“买路”,尤其是国际化通道。顺丰招股书里关于募集资金的用途,第一项就是加强国际及跨境物流能力,而顺丰当下的盈利能力也远不能满足这些花钱事项。2020年到2022年,顺丰营收都过千亿元,净利率仅 2%。2023年营收为2584亿元,同比下降3.39%;毛利为331亿元,同比下降0.85%。曾经财大气粗的顺丰也陷入赚钱难的窘境。
选择赴港抢滩H股,也是大势所趋。去年,顺丰控股、极兔速递和阿里旗下的菜鸟网络,差不多脚前脚后都提交了港股上市申请,极兔速递在去年10月已成功上市。形势逼人。
值得关注的是,顺丰H股上市的备案申请材料报送提交8个月后,终于收到来自中国证监会的“放行”通知。从政策面来看,2023年11月,央行、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强化金融支持举措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通知》提出,“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赴境外上市,利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作为快递业的老大,顺丰赴境外上市会受到监管层的支持鼓励。
不过,顺丰拟发行H股,红利中也潜藏着风险。首当其冲的是顺丰能否适应港股环境还存在不确定性。毕竟港股市场是比较成熟的资本市场,透明化、法治化、制度化程度较高,竞争性也更大,境内企业要想通过发行H股分一杯羹,没有金刚钻揽不了瓷器活。H股的红利不是谁都能随手抓一把就能获得的。
其次,当前低迷的资本市场是顺丰赴港上市面临的一大挑战。极兔上市后股价大幅下跌,阿里主席、菜鸟董事长蔡崇信也在3月份撤回了菜鸟的上市计划。这表明目前资本市场的低迷状态和缺乏流动性,可能会对顺丰的上市计划产生不利的影响。
再次,中国证监会的备案通知书不完全是“入场券”。备案通知书仅对企业境外发行上市备案信息予以确认,不表明中国证监会对该企业证券的投资价值或者投资者的收益作出实质性判断或者保证,也不表明中国证监会对企业备案材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作出保证或者认定。公司申请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并上市尚需取得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和香港联交所有限公司等相关监管机构、证券交易所的批准与核准,该事项仍存在不确定性。
企业上市是一项复杂的决策。在考虑赴港上市时,顺丰需要综合评估自身的实力和市场环境,并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
顺丰发行H股能否顺畅,让我们拭目以待。
(文章来源:金融投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