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钟国斌
厂房内不再是灯火通明,机器在闪烁的绿灯中运行,从自动上料、零件加工、自动检测到产品下线,整个生产流程全部无人化操作……A股上市公司工业富联(601138)深圳园区“灯塔工厂”的工作场景,正是深圳先进制造业的一个缩影。
作为一个城市最具活力的经济主体,深圳上市公司去年经营业绩稳中有升,增幅高出全部上市公司7个百分点,展现了深圳经济的韧性与实力。
据记者统计,截至7月11日,深圳境内外上市公司564家,其中A股上市公司420家。以A股上市公司为例,据同花顺(300033)数据统计,2023年,420家深圳上市公司实现营收约6.45万亿元,相当于深圳GDP的1.86倍,同比下降1.65%;归母净利润5022.13亿元,同比增长4.76%,显著高于A股上市公司整体水平。今年一季度,420家深圳上市公司实现营收约1.451万亿元,同比增长1.60%;归母净利润约1430.25亿元,同比增长0.94%。
明星上市公司聚集效应显著
深圳企业借助资本市场不断发展壮大,诞生了一大批世界级明星品牌企业。一流营商环境形成了上市公司成长的沃土,一批批标杆企业和行业翘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腾讯控股、比亚迪(002594)、中国平安(601318)、招商银行、万科、中兴通讯(000063)、中集集团(000039)、顺丰控股(002352)、立讯精密(002475)、华大基因(300676)等深圳明星企业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赫赫有名。其中,中国平安、招商银行、万科、比亚迪、顺丰控股、立讯精密跻身世界500强。
深圳上市公司市值、净利等指标大幅领先全国平均水平。截至7月11日,不计算境外上市公司,深圳A股上市公司420家,总市值约8.15万亿元,约占A股总市值的10%,总市值位居北京之后,位居全国第2位;其中,市值超过500亿元的上市公司共有22家,市值超过1000亿元的上市公司共有13家。招商银行、中国平安、比亚迪总市值排名前三,分别为8212.66亿元、7004.62亿元和6942.39亿元。
战新产业成经济增长新引擎
明星企业领跑的背后,是一座城市的深厚创新底蕴。
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拉动深圳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深圳市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达到14489.68亿元,同比增长8.8%,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41.9%。值得注意的是,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5717.12亿元,数字与时尚产业增加值4099.01亿元,分别增长3.1%和18.3%;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增加值571.20亿元,增长6.2%;绿色低碳产业增加值2213.58亿元,增长16.9%;新材料产业增加值352.57亿元,增长15.2%。
部分深圳上市公司业绩也展现了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强大实力。医疗器械龙头迈瑞医疗(300760)去年实现净利润115.8亿元,同比增长逾两成。消费电子龙头立讯精密去年净利润突破百亿元,同比增长两成。
深圳作为最早布局新能源产业的城市之一,不仅培育出全球新能源汽车龙头企业比亚迪,还吸引了产业链上下游的大量企业集聚。今年一季度,深圳汽车制造业增长22.6%,增速较1-2月提高5.5个百分点。比亚迪一季度更是以62.63万辆的销售成绩保持领先。此外,深圳还启动了“超充之城”建设,将打开一个更加巨大的新能源产业市场。
研发高投入助推企业快速成长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深圳上市公司的快速成长得益于灵活的产业发展策略、强悍的开疆拓土能力、大手笔的研发投入。
据统计,2023年深圳上市公司研发投入2551.05亿元,同比增长20.16%。其中,研发支出超10亿元的有26家,腾讯控股、比亚迪、中兴通讯、工业富联2023年研发投入超百亿元,分别为640.78亿元、399.18亿元、267.83亿元和108.11亿元。
从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来看,去年共有31家深圳公司占比超过两成。其中,科思科技、奥比中光、微芯生物位居前三名,研发投入占比均超过七成。
深圳上市公司创新能力突出、资本运作活跃、整体经营良好,营业收入连续多年保持高增长,在拉动经济增长、增加税收、扩大就业、促进创新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已成为深圳“双区”建设的重要骨干力量。